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温岭市(Wenling City)] 大奏鼓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5 15: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奏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奏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奏鼓是流传在石塘镇箬山一带渔区的民间舞蹈。大奏鼓舞蹈动作粗犷而滑稽,边奏边舞,舞者全为男性,服饰打扮却是女性,在汉族舞蹈中不多见,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

据福建《惠安县志》和《琅轩陈氏宗谱》载,箬山陈姓为十七世纪中叶由惠安迁入,大奏鼓(当时叫“大典鼓”)亦随之带入,距今有360余年历史。由于长期来石塘为半岛偏僻之地,大奏鼓才得以流传下来。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奏鼓逐渐被冷落,文革时期已销声匿迹。

1979年初,在我市文化部门的组织下,里箬村的一批老人,重新跳起已消失近二十年的大典鼓。当时,钟永余、陈其盈、陈其胜等人参与挖掘整理,并改名《大奏鼓》上报,后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并被拍入电视专题片《渔村小叙》,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放。

大奏鼓为男子群舞,基本动作是扭腰、甩胯、摇头,人手一件打击乐器,边敲边舞,基本节奏为强弱二拍子。化妆很简单,用牙粉加水涂于脸上,再用红纸在两脸颊印上鸡蛋大小的红圈。最初的服装为闽南惠安女子打扮,老式大襟便服,花布衫,头饰用布条、纱巾,装上羊角尖发簪,两耳挂大耳环,赤脚套脚环。后改成上穿深蓝色斜襟短袄,下穿桔黄色大口裤,衣衫边角绣上桔红色鱼纹图案花边,头戴橄榄形黑色羊角帽,两耳挂金花、戴耳环,赤脚板,套上手镯脚镯。打鼓者为男装,对襟短袄,头扎红布条。

《大奏鼓》对研究我省的民间舞蹈和民间习俗以及人居迁徙、文化传播存在着一定的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7:20 , Processed in 0.0975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