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6|回复: 0

[温岭市(Wenling City)] 松门白鲞制作技艺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5 19: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松门白鲞制作技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松门白鲞制作技艺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松门白鲞,即生产于松门镇由新鲜大黄鱼作原料精制而成的黄鱼鲞。有关黄鱼鲞的记载,最早见于周代阖庐十年(公元前505)。据清人王克恭引《吴地记》记载“吴王归,思海中所食鱼,问所余,所司云:‘曝干’。王索之,其味美,因书美下着鱼,是为鲞字”。据张聘文《台州府志》载:“松门岛在海中,屿上生松,通小洋,产鱼,曝之为鲞,极为佳品”。明嘉靖《太平县志》载:甲鱼、鲛鱼皮、鱼膘等被列为朝廷岁贡。永乐年间,松门制鲞业益盛,南北渔船、客商皆云集交易。尤其黄鱼鲞、乌贼鲞、虾米、海蜇等品质最优,指为宫廷贡品。据《浙江工商年鉴》载,民国35年,全县(主要在松门)水产加工品中有黄鱼鲞1411.5吨。历史上大黄鱼居浙江四大经济鱼类之首,黄鱼鲞也以其产量高、品质优、销路广而居鲞类制品之首。松门白鲞为黄鱼鲞中之精品,加工历史悠久,加工工艺讲究。其之所以区别于普通黄鱼鲞,是因为松门白鲞从选料到剖、腌、洗、晒、包,每个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因而名扬海内外。

松门白鲞基本特征:一是色泽白净;二是刀口光滑;三是头壳完整;四是唇连尾弯,体呈圆形;五是肉质坚硬无油斑,鲞面视似丝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7:07 , Processed in 0.0373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