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黄岩区(Huangyan District)] 拷绢手工技艺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6 11: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拷绢手工技艺

据《台州文化发展史》《台州文化概论》《黄岩县志》记载:南宋嘉定(1208)年间,黄岩丝织品有罗、绫、绢、纱、绉、紬。并以“台绢”为名产,与玉版纸、台柑、台蕈、姜干并列为朝廷贡品。拷绢坚润胜于纺绸,绢面光滑,质硬挺刮,为夏暑避热之上品。拷绢穿在身上,既不沾汗,又能透风,十分凉快,而且牢固耐穿,不易损坏。其技艺从原料加工到做成拷绢几十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染绢用荠莨的根块(专产于山里的一种藤状植物根块,形同现时人们当菜吃的莳药),呈暗红色,其浆特有粘性,纯天然原料,无污染,无毒素。

加工拷绢流程:煮茧→抽丝→调丝→纺虚→穿扣→进绢→上机→织绢→软化→染绢→拷绢→拷绢衫。妇女调丝、织绢,商贩们收买的白绢,送到拷场拷染。先以白绢浸于“田青”水染成宝兰(拷底),再浸于已煎成的浓荠莨汁中(荠莨专产于山里的一种藤状植物根块,形同现时人们当菜吃的莳药。荠莨呈暗纸色,其浆特有粘性,放入大锅里煎熬90分钟左右成浆糊状,其比例:100斤荠莨需500斤水。然后变成青黑色染料水一同放在大木桶中,再浆宝兰色的绢放在其中伴染),伴染多次后,绷晒于离地一尺高的木桩上,燥后再涂以少量菜油,上甑炊好即成拷绢。拷绢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高,难以被现代技术所替代。它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同时拷绢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出口进一步促进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2008年,根据拷绢第六代传人罗华荣老先生的回忆并挖掘整理制作,多次与中国丝绸博物馆专家洽谈,使这一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得以恢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07:53 , Processed in 0.03821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