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2|回复: 0

送春牛图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31 09: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杭州民间立春日,有春官送“春牛图”预兆丰收的风俗。此俗始于南宋,俗称“打春牛”。《武林旧事》载:立春“前一日,临安府造进大春牛,设之福宁殿庭。及驾临幸,内官皆用五色丝彩杖鞭牛。”《梦粱录》载:“街市以花装栏,坐乘小春牛,及春幡春胜,各相献遗于贵家宅舍,示丰稔之兆。”清末,杭州尚有此俗。立春前一日,杭州府知府,暨总捕厅、总事厅、水利厅同知,及仁和、钱塘两知县,均着官服,坐无顶无帷显轿,全副执事,至庆春门外先农坛迎请勾芒神,供于神亭。勾芒神彩画端正,长约二尺,头有双髻,立而不坐,手执牛鞭,似牧童之像。迎时,神亭前又有纸牛、活牛各一头,或抬或牵.随之而行,即所谓春牛。可任人鞭打,俗谓“鞭春牛”。(图01)并有彩亭若干,供瓷瓶于中,插富贵花,及“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等字。伴以大班鼓吹、台阁、地戏、秧歌,沿街唱舞,意为劝农。进城之后,夹道聚观,争掷五谷,称为“看迎春”。最后将勾芒神及春牛供于杭州府衙门前,挂灯结彩。至立春之前一时,勾芒神起身,上城隍山,称为“太岁上山”。迎春之日,如遇下雪,杭人俗称“踏雪迎春,大熟年成”,主丰收。此俗至民国而废,仅存一般无业游民,身穿红袍,头戴乌帽,扮作春官模样,而手持《春牛图》,上画红、黄、青、白各色土牛,并书来年农事节候,串门挨户,去送《春牛图》。或有以麻袋蒙头,作牛鸣声,由春官牵之,至店家唱曰:“黄牛到,生意俏”;至农家则唱:“黄牛到,五谷好”,以索取钱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07:58 , Processed in 0.03703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