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柯桥区(Keqiao District)] 炼度宝幡制作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9-7 00: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炼度宝幡制作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炼度宝幡制作为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

炼度宝幡制作是集剪纸、篾工、彩画、明火于一体的民间技艺,它源远流长,风格奇特。据考证其历史追溯到古代神仙和民间巫术,流传甚广。入宋,流传更盛,民国期间,其势更旺。直到当今,无论是大陆本土或港台地区,在黄簶类道,道场中炼图宝幡一应其旧。目前,绍兴县福全、杨汛桥等地均有技艺传人。

据《绍兴县志》、《福全镇志》记载,越人自古好卜筮,盛行鬼神祭祀,故道教流传甚广。早在西汉居摄间(6-8年),南昌尉梅福去官弃家,传说遇仙人引渡,后成为神仙。在道教中,各种符、簶、经、忤中,炼度宝幡属上等珍品。而在修斋行道,超度亡灵的仪式中,非炼度宝幡莫属。炼度宝幡皆出自羽土之手,用剪刀在彩纸中剪成宝幡雏形,然后用竹篾搭成形态各异的框架,配以硫磺、硝、导火线等火种,再编制色彩纷呈的宝幡。

制成的炼度宝幡分为五包、七包、九包、十三包等档次。内有鱼跃龙门、天女散花、无常跳跃等极为精致的画片,一经抖开幡色,点然火索,在七彩纷呈的焰火中一层一次逐个展现,移步换形,美不胜收。这种奇有的传统民间艺术,如果加以整理改进,可运用于各种庆典之中,使致面貌一新焕然一新。据调查,县内完整掌握其制作技艺的仅2-3人,境况濒危。

2010年10月,被列入绍兴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7:41 , Processed in 0.03919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