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0|回复: 0

绍兴摊簧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9-12 00: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绍兴摊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摊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绍兴摊簧”,群众称为绍兴鹦哥戏,俗称鹦哥班;属摊簧中“后摊”的一支。流行于绍兴、嘉兴、湖州一带,也曾在上海、苏南等地演出。清末民初已有它的活动,20世纪30年代前后较为兴旺。它可由两位艺人自奏自演,也可多至六名演员表演、二人伴奏。它是以象征性的装扮和摹拟性的道具、以旦和丑两门脚色的人物(多为无姓名的下层劳动人民)表演故事的“戏弄”。如绍兴农村民谚所云:“鹦哥戏,勿是戏,也无刀枪也无旗,也无纱帽也无衣。”

1956年在绍兴登记的鹦哥戏艺人有十多位。1961年,绍兴县文化主管部门和曲协开办的曲艺培训班中,有鹦哥戏学员十五名。“文革”前,陆续上演了一些大中型剧目。“文革”结束后的四、五年间,又恢复演出了一批剧目。1981年后,绍兴县曲艺团撤销了所属的绍兴摊簧剧团。此后,此后绍兴就没有专业的鹦哥班了。

鹦哥戏的传统曲目,素有“七十二本鹦哥戏”之说,全是反映下层百姓生活的小戏,多为男女私情、家庭纠纷、世态人情之类。表演戏谑滑稽,语言通俗风趣,深受市民和农民欢迎,当时有“看了鹦哥班,男人勿出畈,女人勿烧饭”之谚。

绍兴鹦哥戏是很有特色的乡土文化、“草根艺术”,在反映平民、农民生活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又有丰富的传统曲目。目前绍兴鹦哥戏虽在群众业余文艺活动中还偶有出现,有十来名演员能唱,但处于无组织的自生自灭状态,演出场地缺乏,几无专业演员,颇有湮灭之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1:22 , Processed in 0.0415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