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1|回复: 0

[嵊州市(Shengzhou City)] 黄泽戏剧服装制作技艺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9-12 10: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泽戏剧服装制作技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泽戏剧服装制作技艺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泽镇的戏剧服装制作,与150多年前流入该地的“目莲戏”有着历史渊源。早在上世纪30年代,黄泽镇前良村已有目莲戏戏班,镇上有位叫田舍旺(已故)的,为适应目莲戏班办起一家自己姓名为店号的“田舍旺”戏剧服装作坊兼商店,40多年来(至“文革”破四旧停业),产品销往上海等地,受戏班班主的欢迎。

“文革”时,“田舍旺”作坊停业后,技工流散社会。自“古装戏”重新登台后,黄泽镇渔溪村李伯汀、李梅庆看准传统手工技艺(戏服)大量需求的市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邀了原戏服盔头技工在渔溪村办起村办戏剧服装厂,由于经营不善和销路不畅,村办厂倒闭。两人便去黄岩路桥经营戏剧服装生意。一边经营,一边摸索。

而当时越剧诞生地的嵊州,涌现出130多个民职剧团,据1985年底统计,这些剧团全年演出8500多场次。众多的剧团,频繁的演出,需添置大量的戏服与盔头等。李伯汀与李梅庆重返黄泽,邀了李能昌,再次从事戏剧服装制作与销售。

目前黄泽的戏剧服装已销往全国各地、各种剧种。以李能昌为龙头的渔溪村传统戏剧服装制作(包括整台古装戏的衣、帽、靴等“行头”)已形成专业村,全村共有10多家个私企业与加工点,在黄泽镇上戏服店面林立,产品销往上海、杭州、武汉、温州、香港等地。

但是传统戏剧服装受到更新期长、戏剧事业不景气、市场的激烈竞争、传统戏服的创新等制约,其项目与基地,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扶持和保护。

2007年6月,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07:55 , Processed in 0.0580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