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0|回复: 0

[郎溪县(Langxi County)] 大小锣鼓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3 12: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小锣鼓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渚的大小锣鼓,是胥河两岸一支音乐奇葩。今已遍及胥河沿岸及皖东南和苏南各地。不论是百姓之家的岁时节序、婚丧嫁娶、老人做寿、新婚得子、庙会商贸、生意开张,都能听到他的声响,增添了吉日的欢庆。大锣鼓渊源于郎溪县梅渚镇定埠胥河沿岸的民间吹打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传承向无图谱,只是口传心授。所以大小锣鼓中的一些番头、点子,各村叫法也各不相同,打法自也有异。这里仅以周家村大锣鼓为例:一、大锣鼓是由十二个相对独立而又能联缀成套的锣鼓乐段组成。从一番至五番,称“小五套”。六番至十二番为“大七套”。但翻来变去,仍离不开十二个锣鼓段落。演奏通过“长套”和“快番”两种节奏,将十二种不同的鼓点联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联曲体锣鼓套子。大锣鼓演奏中起领奏作用的是大鼓。整个演奏协调严密,具有相对的音高,并有简单的和声。长喇叭乐声随着苏锣的节奏,穿花出现,高吭、嘹亮,大大地烘托了欢乐的气氛。如需表现一种欢乐紧凑的情感时,可由头一番直接转入各番。称之为“连环套”。二、小锣鼓在实际运用时,则和唢呐、笛子的曲牌轮换交替出现,有时也与吹管乐同时合奏。色彩丰富,音韵浓郁。郎溪县地处皖东南。梅渚镇在该县的最北端,与江苏省南京市的高淳县、溧阳市相连。梅渚镇的定埠街道与高淳县桠溪镇,中间只隔一条胥河。春秋末期(公元前506年),自伍子胥伐楚开凿了这条人工运河(胥河),吴越人丁群聚两岸。两千五百余年来,在这条河流的孕育下,多种文化长期在这里交融的结果,至今还保留有省级“非遗”的《跳五猖》,市级“非遗”的大小锣鼓、小马灯、降福会;国家级“非遗”皖南花鼓戏首在这里发样。定埠大小锣鼓演出遍及江苏高淳、溧阳、常州城乡,这既满足、丰富了皖、苏两省这一地域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弘扬了本地的民族民间文化,影响、带动着两省毗邻地区的这一活动,促进了这一地域的民间文化交流,同时也引起了海峡对岸梅渚村民旅台后裔的文化认同与关注。2007年8月大小锣鼓荣获批准为“宣城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镇2008年11月3日荣获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6:10 , Processed in 0.05121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