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回复: 0

[泾县(Jing County)] 后山剪刀制作技艺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3 13: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后山剪刀制作技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山剪刀制作技艺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刀是农耕社会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后山剪刀制作技艺诞生于泾县丁家桥镇的后山村,通过选材、压钢、锻打、淬火等工艺,将原铁锻造成剪刀,服务于农耕社会时期的人们以及宣纸制作技艺,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并蕴含丰富科技基因的、与多种文化相结合的手工技艺。后山剪刀最早起源于宋朝末年,它伴随着宣纸技艺中的剪纸出现而存世,期间主要以方口沉重的剪刀为主,而后才出现了口薄头尖的普通剪刀。至清道光年间发展成宣纸剪、民用剪两大类几十个品种。等多种用途的剪刀制作主要集中在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并以此得名。生产鼎盛时,年产200多万把民用剪刀,是泾县仅次于宣纸、宣笔而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其制作技艺密不外传,制作方式以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为主导,经二十余道工序,方成产品,历代传承发展,形成其独特风格,其传统技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产品朴实自然,品种繁多,在选料、压钢、锻打、淬火有其工艺的严格性和独特性,有别于其他剪刀。后山剪刀分两大类共几十个品种,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宣纸剪,其特征方头大剪,沉重锋利,主要用于宣纸制作技艺中纸张检验后对纸张的裁剪规整,被誉为“天下第一剪”;另一类是民用剪,口薄头尖有凹槽,钢韧锋利,硬可断铁,软可剪棉,易修易磨,经久耐用等特点,普遍用于农事、制衣、女红等方面,是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5:39 , Processed in 0.0444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