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0|回复: 0

[太和县(Taihe County)] 太和清音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3 22:4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和清音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和清音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和清音,历史悠久。据《清音筝谱》记载:元初明末,颖州泉河南岸有一玄坛法师,学识渊博,且精通音律。他性喜弦歌,尤以琴筝为长,终日研习,寒暑不辍,吟唱出一种旋律作为曲歌,日与众徒弹唱自娱。因其曲调清雅悠扬,故名“清音”。清代中叶,清音流传到太和,民间出现了自发性组织“清音会”,平时约定十天半月一会,每逢婚寿、开业等喜事再集中演唱。演唱多在客厅或庭院中,演唱者围桌而坐,各执乐器,各任一角,边弹边唱,自娱自乐。1954年,太和县文化馆组织清音老艺人成立了业余剧团,率先把清音弹唱改为戏曲上演。1958年,太和清音传统曲目《追舟》参加安徽省首届曲艺汇演并获奖,同年8月,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太和县清音戏剧团,在全省各地巡回演出广受欢迎。曾多次参加省、市文艺汇演并获奖。安徽省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清音戏选场、选段播放。六十年代初期,太和县清音戏剧团被撤消。到八十年代,太和县文化馆才恢复业余清音组活动。如今清音老艺人已全部去世,原清音戏剧团培养的青年演员也都年过花甲。由于没有相应的培训措施,太和清音后继无人,濒临灭绝。清音唱腔优美,曲调清丽,听来婉转柔和,令人清心舒怀,的确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受到陶冶和升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06:26 , Processed in 0.0414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