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芦溪县(Luxi County)] 芦溪上埠牛带茶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20 14: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芦溪上埠牛带茶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溪上埠牛带茶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芦溪上埠牛带茶(第三批省级)

芦溪上埠镇茶园村的牛灯系芦溪县传统民间艺术中的一种,俗称“三脚班”,又称“牛带茶”,它是萍乡采茶戏的一种,是一种有简单故事情节和化妆的灯彩,表演有锣鼓及唢呐伴奏,多人帮腔,扎一纸牛犁田,丑角则穿插其间,并以胡琴与笛相和。它是萍乡采茶戏的一种,有简单故事情节和化妆的灯彩,表演有锣鼓及唢呐伴奏,多人帮腔,扎一纸牛犁田,丑角则穿插其间。

上埠镇牛带茶源于清朝,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萍乡人黄启衔《近事录真》载:“采茶戏,亦名三脚班,相传来自粤东,二旦一小花面,所唱皆俚语淫词,近日吾袁州及长沙各处,此风尤炽,乡村彻夜搬演。”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安源煤矿开发;二十八年至宣统二年(1910年),萍醴铁路和株萍铁路相继通车,湖南花鼓戏开始在萍乡流行,牛带茶很快吸收了其它的剧目和曲调,得以提高与发展,只是在表演时还是用本地方言演唱。

牛带茶盛行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为它集说、唱、舞、灯为一体,配以民间乐器,内容多是从历史故事和传说中采撷,融入当地民俗创作而成。唱词诙谐幽默、雅俗共赏。表演时既有传统故事的表现,更有村里百姓耕作田园之乐,因此深为广大群众而喜爱,一般用于祈福、庆贺等。每年春节,左右村邻相邀演出,自是应接不暇,平均演出30余场,在萍乡影响甚大,曾于1955年获得萍乡县文艺汇演一等奖。当时流行“茶园人演戏”一说,足见其影响之大。

芦溪上埠牛带茶入选2010年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08:16 , Processed in 0.0403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