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回复: 0

[广饶县(Guangrao County)] 大码头苇编工艺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3 14: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码头苇编工艺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码头苇编工艺为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码头镇编织苇席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洪武年间,大码头镇是退海、湖之地,苇蒲丛生。因此苇编制品也成为大码头镇一带百姓的支柱产业,由于当地芦苇资源丰厚,当地的世世代代靠的是家族传承,凭的是个人悟性,家家户户、男男女女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都在从事苇编业。解放后,困难时期,这里百姓用编织的苇席到胶东等地换回粮食、地瓜干等,养活了这方土地上的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码头苇席在全国享有盛名,年产苇席300多万张,产品销往河北、河南、安徽、东北三省、本省各地市,还曾大量出口朝鲜的仁川、俄国的海参葳等地,建国初期成立码头苇席生产合作社,大力发展苇席编织,当地及附近沿海的苇草不够用,就用桓台马踏湖、博兴锦秋湖的苇草,后来还不够,苇草采购队伍把触角伸向江苏射阳、安徽巢湖,甚至到全国芦苇产量最大的新疆博斯滕湖,并派出40多人在新疆博斯滕湖加工苇草,将席篾打捆,用火车不远万里发往辛店站然后运至广饶码头一带,以此来供应编席之用,这种形式延续十多年,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疆草”才停止往广饶码头发运。

近几年,芦苇编织工艺随着日月的更迭,不再是大码头镇上农家人谋生的手段,昔日创造出富足生活的苇编大户、销售大户逐渐消失,传统的苇编工艺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5:54 , Processed in 0.0641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