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东宝区(Dongbao District)] 仙居唢呐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7 22: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唢呐,古称琐嘹,苏尔奈.又称喇叭、小唢呐、海笛。唢呐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的民族乐器之一,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及秧歌会等仪式伴奏。据历史资料考查,金元时期传入我国。在明代又将唢呐编入《回部乐》中,称“苏尔奈”。我国有20多个民族流行唢呐,流行地区不同,其称呼也各不相同:汉族现有唢呐、大笛、海笛、喇叭、叽呐、乌拉哇、暖子、梨花等多种名称,而明、清时期有苏尔奈、得梨、号笛、金口角、聂兜姜等叫法:维吾尔族称苏奈尔、黎族称抹轰、拜来、宰乃、沙喇等,蒙古族称荜什库尔、那仁荜篥格等等。

唢呐音量大,音色明亮、粗旷,善于表现热烈奔放的场面和兴奋欢快的情趣。大多用于民间节庆、婚丧嫁娶和戏剧场面,常与打击乐配合使用。演奏风格上大之分南北两派。唢呐善于模仿人声及其他动物鸣叫和自然音响。北方有种“咔腔”,成套的模仿戏曲、歌曲的任务唱腔,甚至连模仿念白台词都十分逼真。演奏的技巧主要有:滑音、颤音、吐音、花舌音、气拱音、气顶音、三弦音、箫音等。此外,唢呐由一种“循环换气法”,即在吸气时鼓腮使长音不断的呼吸方法。

仙居乡唢呐绝活表演不仅仅是传统演奏方法,而是在原来的演奏方法基础上演变过来,不仅可以用嘴来演奏曲目,还可以用鼻子来演奏。

信息来源:东宝区政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06:50 , Processed in 0.0394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