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6|回复: 0

[新化县(Xinhua County)] 梅山武术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3 13: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山武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山武术,流传于湖南省新化县的传统武术流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梅山武术是中国长江中游湘、鄂、渝、黔、桂一带保存较完整的一种复杂的体育文化现象。它以古朴、纯真、典雅、威猛的形象,防身、健体的功能融会在民俗、礼仪表演等活动之中,并广泛流传于民间,为民众所痴狂,直至习练终身,承传不止,影响着这一区域文明的发展过程。

在早期的梅山武术中,蚩尤被认为是梅山武术的创始人。蚩尤在每次战斗前后所举行的巫事祭祀武舞中,将那些在以往战斗和狩猎中运用得比较成功的一拳一脚、一击一刺逐步融人其中,并带领族人进行反复的模仿与练习,使其从生产技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战斗技能,形成了原始的武术,并以此在屡次的战斗中获得胜利。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梅山开邑建县后,梅山武术有三位代表性传承人物,分别是被后人尊称为上、中、下三峒峒主的符天锡、李天华、赵天祥。晚晴时期,梅山武术发展至顶峰。民国时期,梅山武术得到继续发展,新化县城成立了国术馆、举办培训班和擂台比武。

新中国成立之后,梅山武术由格杀型转为娱乐性表演与竞技项目,武术套路得到了完善,民间武术活动日益繁荣,涌现出了民间老拳师晏西征、陈益球、杨育本,梅山武术学者陈永辉、杨志华、陈勤,梅山武术传人陈利武、刘明军、陈朝阳等。

2014年11月11日,梅山武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Ⅵ-8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06:13 , Processed in 0.04259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