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叠彩区(Diecai District)] 桂林米粉制作技艺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7 01: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桂林米粉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桂林米粉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米粉制作技艺(桂林米粉制作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桂林米粉历史悠久,其兴盛于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老桂林城,并因抗战时期大量外地文化名人和民众的到来和离去得以广泛传播。桂林米粉以桂林各县所产大米及流经桂林境内的漓江水为基本原材料生产,以城区老店历史传承配方熬制的卤水为灵魂,以卤味粉流传最广。

相传在秦朝时,秦始皇派大将屠睢率军经桂林南下攻打岭南。因为军中北方将士众多,吃不惯南方米食,所以将士们食量锐减,部队士气低落。为了保障军队正常行军,秦军将领想出办法,“南粮北做”,把大米加工成与面条的形状、口感类似的食品,受到将士们的欢迎,桂林米粉的雏形由此形成。

由于长时间在南方丛林中行军,水土不服,许多秦军将士中暑、感冒,患上了疟疾等疾病。军中医生为了给将士们治病,将传统中草药与当地瑶族人提供的本地香料等煎熬制成防疫药汤,让将士们服用。由于战事紧张,将士们经常是米粉、药汤合在一起吃,久而久之,药汤就成为桂林米粉卤水的锥形。经过历代改进、加工,药汤成为如今别具风味的桂林米粉卤水。

又因为桂林米粉创始于战乱中,将士们不可能一日三餐都生火用餐,因此,桂林来粉的配菜自然选择了以卤菜为主。也因为当时战事的紧张,将士们在非常时刻会杀了战马以解饥饿之急,所以马肉米粉后来成为桂林米粉的一大品类。

到了民国年间,尤其是抗战时期,桂林米粉名声大噪。马肉米粉和担担米粉开始广为人知。

2021年5月24日,米粉制作技艺(桂林米粉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遗产编号:Ⅷ-27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7:15 , Processed in 0.0765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