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潼南区(Tongnan District)] 车灯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4 01: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车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车灯又称“车末妹”、“幺妹灯”、“车车灯”等,兴于明末清初,演变过程中吸收了民间小调的因素而发展成形,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成、渝两地和西南汉族地区流布甚广。

车灯以四川方言演唱,载歌载舞,唱腔旋律高亢激越,活泼欢快,易学易唱,流传十分广泛。表演时男扮女相的“幺妹”站立车内,随着手执彩扇的“丑伴娘”的“领唱”和推车“车夫”或推船“艄翁”的“帮唱”而起步摇摆。唱词多系即兴编排而成,唱腔属于板腔体,采用“起、平、落”曲式,平句分为“上平、下平”的对称句式,便于唱述上仄声、下平声偶句词格数千句唱词,并增加前引、后缀、过门等。帮腔“金钱梅花落”或“荷花闹海棠”是其特征性尾句。

车灯演唱以“四叶瓦”竹板和二胡等乐器伴奏,说唱曲调由单乐段发展为成套的多段式,强调中“平句”的“上下句”结构,多则达百十余句。

用以演唱人物故事,称为“车灯调”。在演唱基础上,车灯逐渐发展为一种系统的舞台表演,以出场、亮相、台步、身段等程式化动作来配合唱腔,演绎情节。车灯原有《懒汉和鸡蛋》、《犟姑娘》、《一把米》等传统曲目,新中国成立后又编创了《俩师徒》、《三峡红灯》等反映新时代风貌的作品。目前,车灯艺术后继乏人,渐趋衰微,亟待保护传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7:07 , Processed in 0.0526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