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4|回复: 0

安顺地戏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4 15: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顺地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顺地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26个守衙千户所,其中安顺有3个卫、2个守衙千户所,史料上称卫所军士为“屯堡人”,有了屯堡人,地戏也就随之而出现了。

安顺地戏演出以村寨为单位,演员是地道的农民。一般一个村寨一堂戏,演员二三十人,由“神头”负责。演出在每年的新春佳节和农历七月稻谷扬花时节举行,村民还会在建房求财、祈福求子的时候请地戏队中的“神灵”如关羽、佘太君等去进行“开财门”、“送太子”等活动。

安顺地戏是一种古老的戏剧,其显著特点是演出者首蒙青巾,腰围战裙,戴假面于额前,手执戈矛刀戟之属,随口而唱,应声而舞。其演唱是七言和十言韵文的说唱,在一锣一鼓伴奏下,一人领唱众人伴和,有弋阳老腔余韵,其舞主要表现征战格斗的打杀,雄浑粗犷,古朴刚健。安顺地戏所演的三十来部大书,以屯堡人喜爱的薛家将、杨家将、岳家将、狄家将、三国英雄、瓦岗好汉为主角,赞美忠义、颂扬报国的忠臣良将,内容全部是1的征战故事。

安顺地戏是研究戏剧发生学、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学科不可多得的活材料。但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其演出逐渐萎缩,演员年龄偏大且人数逐年减少,很多有地戏队的村寨已停锣息鼓多年。保护这一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古老剧种已刻不容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08:15 , Processed in 0.0395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