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房山区(Fangshan District)] 大石窝石作文化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5 01: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石窝石作文化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石窝石作文化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石窝地处北京西南,面积96平方公里,人口3.8万。镇内石材品种繁多,质地优良,较为稀有,适宜雕塑,尤以优质汉白玉最为珍贵,历史上曾经是皇家御用石材。镇内石材有大理石、白云石、红砂岩、花岗岩等。经勘测大理石总储量为2450万立方米,品种包括汉白玉、艾叶青、螺丝转、房山白等10多个品种,其中汉白玉储量为80万立方米,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标1号,驰名中外。大石窝石材的开采、雕刻、利用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自隋末云居寺刻经开始,历经元、金、明清几个朝代皇家修建宫廷、园林、陵墓等工程,从河南、河北、山西等地调来大批石匠艺人达上万人,逐渐形成自然村落。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是因“石”而成的,艺人们以石为业,以石为生,通过辛勤的劳动创造出一套石作工艺,其中包括石材的开采、运输、加工和雕刻,还有相关行业习俗,相传至今。形成了自身的独特文化区域,是中华民族石作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解放后,大石窝的石匠艺人又参与了“北京十大建筑”、颐和园、故宫、天坛、卢沟桥等石作修缮工程。近年来有部分作品远销国外,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国外中华民族园等工程的建设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大石窝石作文化是伴随着劳动人民的生活而逐渐形成的,对于研究石作工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资料;其完整的传统石作行业操作流程及行业习俗对研究及传统手工业提供了宝贵资料;大石窝石作文化具有特定的史学、美学、古建学和石作手工技艺的研究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7:46 , Processed in 0.06242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