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4|回复: 0

[房山区(Fangshan District)] “皇城四酱”制作技艺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5 08: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皇城四酱”制作技艺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皇城四酱”制作技艺为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皇城四酱”制作技艺为房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老北京炸酱历史悠久,追源溯流,春秋时期始有大酱,皇太极时有酱坯(干酱)。皇太极举兵南下,欲问鼎中原。满族士兵长驱入关,身为主帅的皇太极深知保障大军饮食的重要性,军中缺盐更是大忌。为此,皇太极一再下令,各级将领务必在行军途中,向民间广为征集豆酱,晒成酱坯,随军携带,始有批量化酱坯出现。清兵进入北京城后,军中食酱的习俗被沿袭了下来,食酱文化被带入皇宫。为改善食味,御膳房厨师开始用油炸食大酱,使酱味更鲜美。始用炸酱拌菜,后再炸酱时添加不同原料,按季节不同,春天炸黄瓜酱,夏天炸豌豆酱,秋天炸胡萝卜酱,冬天炸榛子酱,被称为“皇城四酱”。

“皇城四酱”流入民间,老百姓纷纷效仿自制。关三爷是清宫御膳房尚膳太监,负责皇帝的酱菜、小菜等,白永辉给关三爷当仆人,学得宫廷炸酱技艺和小咸菜制法。从民国时期,白永辉在家门口摆摊,经常制作各种炸酱售卖。白永辉去世后,白学章传承父亲技艺,经常在家里制作炸酱,并将技艺逐一传授儿子白常继,老北京炸酱流传至今。为传承弘扬老北京炸酱技艺,白常继亲传徒弟张莉华开发研制老北京炸酱系列产品,使老北京炸酱批量化生产。“皇城四酱”系列产品突出“炸”字,制作工艺考究,酱体色泽红润油亮,粘而不燥,稀而不懈,油而不腻,酱味醇香,咸淡适宜,适宜多种方式食用,老少皆宜,为社会各界所喜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7:27 , Processed in 0.0511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