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9|回复: 0

[门头沟区(Mentougou District)] 龙泉务童子大鼓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6 14: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位于门头沟区龙泉镇龙泉务村的“中心合义童子大鼓老会”,是在1934年由村里开白灰窑的李福旺等十几户出资成立的。其传承脉络比较清晰,由发起到现在打大鼓的会员传承了六期,打锅子(花钹)会员传承了八期。

童子大鼓在走会时,队伍的排列顺序非常讲究,大体的排列形式、走会的顺序为:小蓝旗、门旗、前领框子、甩子、锅子队伍、大鼓队伍、小黄旗。走会过程中,会头指挥全队的鼓点变化,一般都是通过一面“头鼓”发出暗号。

童子大鼓的表演是由大鼓和锅子(花钹)两部分组成。大鼓的击打表演是整个会档的核心,不仅起着伴奏的作用,而且是整个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泉务童子大鼓老会的鼓点有40多套,目前留存的花鼓点套路有:“震天雷”、“震地雷”、“慢三锤”、“小鬼推磨”、“喜鹊登枝”、“猴儿剔牙”等。

锅子表演的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站锅子”,是指童子站立在原地,手中的锅子随着大鼓鼓点打出各种节奏。第二种形式是“花锅子”,即“舞钹”(耍锅子)表演。

门头沟区龙泉务“中心合义童子大鼓老会”是由童子击钹舞蹈、成人击鼓伴奏,融舞蹈、音乐、武术、技巧于一体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其传承历史清晰,艺术特点明显,文化内涵丰富,在北京近代各个历史时期均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有很强的生命力。对北京地区的历史、民俗、民间艺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现在龙泉务村的童子大鼓已经显现出青黄不接的势头,会档人员年龄偏大;而表演花钹的孩子们由于学习任务繁重的原因,练习技巧的时间已经少之又少,传承问题亟待解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7:23 , Processed in 0.0383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