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西城区(Xicheng District)] 通背拳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6 22: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背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流派繁多,起源不一,流传于北京、天津一带的通背拳,相传为清末时河北省廊坊市霸州人祁信所创。祁家本以杆法见长,遇河南人马先生精于拳技,便以杆法换学拳技,后又遇赵先生擅刀法,遂刀杆互换,形成了祁门特有的“十二连杆”法、“八步十三刀”法、“一百零八单操手”法,祁家通背拳始成名于江湖。

祁家通背拳第六代传人季玉林先生认为:兵器是手的延长,一丈多长的大杆不同于枪法,属马上武艺,始于冷兵器时代的长矛作战技术,操练时手的把位异于小花枪的“叠拿”持枪,讲究“后屯把”,即后手不握杆梢,离杆梢一肘远,若在陆地上操练,即会失去原本的真实技击含义,况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已没有实际的实用价值,无须予以保留。而刀法,是单手兵器,其中很多单操的刀点,可以予以保留,稍加训练,可以使学人随意用任何物体代替兵器,形成器械技击。因此,从表面上看,是舍弃了刀枪,而实际上,丰富了器械的范围,不仅限于刀枪,使学人能够得到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器械技击技能,并使祁家通背拳更加与时俱进,且不失武林先辈之本意。

小连手,是祁家通背拳技击的核心训练方式,历经几代人的不断发展,于近代形成了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是区别于其他拳种的重要标志,它具有强烈的随机性和不可重复性,并且招法严谨,符合技击规律,在外行人看起来眼花缭乱,变化莫测,内行人看来,则醒懈有度,身步有章,举手投足,无不契机,理之深妙,不可尽言。属武林中易闻难得之技。

通背拳,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种传统体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7:30 , Processed in 0.0531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