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9|回复: 0

[清徐县(Qingxu County)] 抿尖面和猫耳朵制作技艺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3 14: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抿尖面和猫耳朵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猫耳朵是山西晋中、晋北等地区的一种传统风味面食,俗称“碾疙瘩”、“碾饦饦”等。猫耳朵历史悠久,与北魏?齐民要术?中讲到的“馎饦”形似,其制形如猫耳,小巧玲珑,筋滑利口,是久传不衰的大众面食佳品。猫耳朵的制作方法简便:和成软硬适度的面团后,擀成稍厚(约二三厘米)的面片,切成多半厘米块头,撒面粉,用双拇指按住面块往前推,按成猫耳朵状即成。也有先搓成食指粗的条,用右手掐小块,在左手掌碾成猫耳朵。之后,下在开水锅煮熟,配上各种打卤、浇头。除用白面外,还用豆面、荞面、莜面、高梁面等作原料,亦可焖、可蒸、可炒。

抿尖用的面是由豌豆和小麦磨合而成的杂面,将和好的面团放在密布筛孔的特制抿尖床上,用手掌抿压而下,成一寸来长的扭曲状小节。民国刘文炳《徐沟民俗志》记载,当时太原郊县的面食中有“面用网抿丝者曰抿尖”。抿尖床架为木制,呈井字形,中间开长形口,口上放置抿尖拍子。抿尖拍子为铁置或铜制,呈凹形,岫面上开密密麻麻排序整齐的小孔眼,四边缘凸起,嵌在床架上,上下须严丝合缝,否则不能操作。将豆面加水和合成软糊状,用铁勺挑在抿尖床上(抿尖床须搭水在滚沸的锅沿上),右手按床架,左手拿抿拐拐把糊状豆面一下下抿到沸手锅里,煮熟用笊篱捞在碗里,食时,浇以素汤,汤内有豆腐丁、土豆丁、豆角丁等,并佐以韭黄、芝麻、辣酱、香菜等,其味清淡可口,带一股豆香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5:44 , Processed in 0.0379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