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8|回复: 0

[小店区(Xiaodian District)] 太原秧歌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4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4
发表于 2024-8-13 14: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秧歌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原秧歌是一种富有民间乡土气息和生活韵味的地方小戏,曾在太原市晋源区、小店区一带盛极一时,极具地方特色。

早期的太原秧歌内容多为抒情歌曲,由一人或两人撂地表演。清中叶,太原秧歌正式搬上了舞台,剧目增加了故事情节,同时还划分出生、旦、净、丑等行当,服装、道具和表演艺术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太原秧歌也曾向中路梆子学习了不少表演技艺,并且移植了很多演出剧目。剧目的增多和表演艺术的不断提高,使它在广大农村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出现了一些卖台口搞营业的半职业班社。

太原秧歌属单曲体,即一剧一曲。曲牌分为大套曲(十字大调)和小曲曲两部分,大套曲演唱的是反映历史题材的剧目,如《游湖》、《庆顶珠》,《翠屏山》等;小曲曲演唱的则是表现婚姻、爱情和劳动生活的剧目,如《捣米》、《小赶会》、《姐妹俩》等;还有一部分剧目是从其它剧种演变过来的,如《刘三推车》、《招亲》等。行进演出中男演员大多以武生打扮,女演员以小旦装扮,步法有颠步、云步、剪步和飞脚等。男演员以马鞭或扇子为表演道具,女演员以手帕、花扇为道具。秧歌在街头行进时,“一个唱的是十字调,一个唱的是二宝调”,在钗、鼓、钹、小锣、大锣、梆子等武场乐器伴奏下徐徐前进,每到人群聚集红火热闹的街道,打开场子,表演一个或几个剧情简单而又精彩的小剧目,如《十二月采花》、《放风筝》、《盼五更》、《看红灯》、《捣米》等。1964年太原秧歌《争参军》在北京参加了华北地区歌话剧调演,受到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近年来,太原秧歌老艺人相继谢世,许多剧目因多年不演濒临失传,小店区郜村仅存太原秧歌唯一活动的业余班社,抢救这一小剧种迫在眉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民俗文化

GMT+8, 2025-4-27 15:47 , Processed in 0.0401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